AG尊时凯龙·(中国区)人生就是搏!

CN
CN EN
首页 > 关于AG尊时凯龙 > AG尊时凯龙文化 > 文学欣赏

(一等奖)不舍的回望

来源: 2022-10-12

在我的旧影集里 ,一直珍藏着两张老照片,距今都50多年了 ,我还会经常地翻出来看看。照片是黑白的 ,是用120相机拍摄的。黑白胶片的时代 ,照片很少 ,只能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 。正因为少 ,就显得更加珍贵 。在一次次的翻看中 ,每次都会唤起我对往事的诸多回忆 。老照片背后深藏着多少难忘的故事,也记录着多少只有在那个年代才能看到的人与人之间那种既淳朴又深厚的情谊 。

我是1961年来到胶片厂的,正是共和国遭遇特大困难的年代 ,然而那又是一个人人只讲奉献、不计报酬的年代 ,那又是一个一边饿着肚子 、一边又激情四溢的年代 。1997年我退休了 ,在退休后的日子里 ,也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工厂的变化和发展 。一个厂房 ,一台设备 ,一段岁月 ,一份真情 ,一砖一瓦皆为史 ,一草一木总关情 ,多么让人留恋以往的时光!去年 ,我满80周岁 ,也是我退休20周年纪念,我不顾自己年老体弱 ,毅然决然地只身到厂里走了一圈,从厂前区到老醋纤车间 ,从铁道专用线到3#机 ,沿着几十年来我自己走过的足迹寻找着我失去的记忆 !

下面就是与这两张照片有关的故事—


甘为绿叶,托起红花——回望《空分工段》

《空分工段》是胶片厂里的一个辅助工段 。建厂初期胶片厂面临着重重困难,工作千头万绪 ,各项管理工作都没有走上正轨 。各个单位的工作 ,特别是一些辅助单位的工作,除了依靠上一级领导的布置和安排之外,更多的是要发挥本单位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而《空分工段》正是这样一个能够充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好单位。

不舍的回望1_副本.jpg

空分工段同志们在厂房前的合影(大约拍摄于1962年5月)后排左起第一人为作者,第二人把手搭在作者肩上的那位就是50年代回国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印尼华侨 。


这是建厂初期 ,空分工段同志们在厂房前的合影,背景上空旷荒凉的厂房和身后那杂乱无章的土堆,彰显出那个年代的困苦与艰辛。但是你再看看人们的神态和表情 ,却又是那样的充满着乐观与自信 ,这正是我们那一代人性格的写照!

《空分工段》,那是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 。他们有的来自保定,有的来自河南,有的来自江西 ,有的来自东北 ,还有一位是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归国华侨,真正是来自五湖四海 。他们中间有大学生、中专生、高中生 、厂技校的毕业生 。他们整天在一起摸爬滚打,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一脉温馨,一缕魂牵 ,留下了多少刻苦铭心的回忆与怀念!

《空分工段》 ,那是一个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伏在花下,陪花绽放的集体 。从1962年春季到1963年5月,几近一年的时间 ,他们配合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安装队 ,顺利地完成了第一套空分设备的解体清洗,安装调试 ,联动试车 。成为胶片厂建厂以来第一个进行正规联动试车的单位 。

我还清楚记得1963年5月1日,《空分工段》联动试车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这一天晴空万里,我们早早就进入了空分厂房 ,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敞亮 、高大的厂房里 ,雄伟硕大的空气压缩机像一头雄狮,稳稳地匍匐在厂房的地板上 。在它的北侧,一台将近10米高的分馏塔 ,像整装待发的火箭发射器一样 ,耸立在人们的面前 。上午9时,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 。随着一声令下,空压机拖着沉重的轰鸣声 ,启动了,那直径接近2米的巨大的皮带轮,不紧不慢的旋转着,也不紧不慢的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一会儿,分馏塔的温度开始下降,-10C° 、-60C° 、-120C° 、-270C°……温度在一点点下降,人们的信心却在一步步高涨 。两个多小时之后,只见到距厂房不远处的氮气柜那巨大的钟罩开始缓缓地上升了 ,人们的欢呼声立即响成了一片,试车一次性成功了!多少个日夜的鏖战 ,终于在流延机试车之前制备出合格的氮气 ,为流延机的试车投产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今天,我又有机会回到了阔别55年的老《空分工段》 ,但是 ,已是人走屋空了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空分设备已经被取代 ,只剩下空荡荡的老厂房在向人们述说过往,厂房外那台庞大浑厚的氮气柜还在树荫下傲然地挺立着,似乎在向人们显示着往日的荣耀 。

回望空分工段老照片,心中充满无限的怀念,流年似水,太过匆匆 ,当年的胶片厂已经走过了60年的风风雨雨 。照片里的同志们也同其他AG尊时凯龙人一样 ,用他们默默的一生共同创造了AG尊时凯龙的辉煌。但是 ,又有多少人能记起他们的名字!在AG尊时凯龙这个大花园里,他们就像是一棵棵平凡无奇的绿叶 ,在盛开的鲜花面前 ,从来静默不语 ,把自己的毕生的精力和营养毫不吝啬地奉献给鲜花,守望着她们绽放,呵护着她们成长。

消失的工段,不变的情感——回望《磁粉工段》

和《空分工段》一样,《磁粉工段》也是一个辅助工段。但是它的现状还比不上《空分工段》,《空分工段》毕竟还保留了厂房和氮气柜,供人们怀旧 ,《磁粉工段》却连厂房都消失了 ,剩下的只有那些深深刻在人们脑海里的故事和永远也忘不掉的情感 。

1965年 ,在经过了多年的打拼之后 ,胶片厂终于投产了。随之而来的是 ,拍摄电影时与电影胶片同步录音使用的电影录音磁带不得不被提到日程上来了 。生产磁带 ,必须要使用磁粉 。当时国内还不能生产 。新型的晶种法磁粉,在厂研究所的磁带室刚刚研制成功,还没有放量 。原有的磁粉生产设备又不能生产晶种法磁粉 ,必须要进行彻底的改造 。在这种急迫的情况下 ,《磁粉工段》的一帮年轻人 ,知难而上 ,主动承担了改造任务 ,一场自力更生 、群策群力的改造工程开始了。这场破天荒的以工艺工为主 ,以施工单位为辅的设备改造工程在经过了将近半年的拆拆装装 、修修改改之后 ,终于竣工,并实现了一次性试车成功 。继而于1968年5月1日正式投产 。此后 ,使用自己生产的磁粉陆续生产了大量的电影录音磁带 、地震仪磁带 、普通录音磁带和盒式录音磁带,为胶片厂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这次设备改造 ,不仅仅实现了自己生产磁粉的目的 ,同时还锻炼了队伍 。

不舍的回望2_副本.jpg


这是磁粉工段的同志们在工段对面的小树林前的合影(大约拍摄于1970年左右) 。第二排左起第二人为本文作者。


《磁粉工段》是一个以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而著称的集体 。人们都知道 ,胶片厂是一个精细化工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对净化的要求非常高 ,生产车间都是恒温恒湿,操作人员都要穿着防静电的工作服 。但是很少有人会想到 ,躲在一个角落里的这个《磁粉工段》却是一个高温高湿,个别岗位还要接触粉尘,操作条件很是恶劣的环境 。但是《磁粉工段》的同志们,一直毫无怨言 ,踏踏实实 ,勤勤恳恳 ,任劳任怨地工作着 ,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磁粉工段》的出色业绩,获得了各级领导的肯定,但是那个年代没有物质奖励 ,只是从精神上给了他们很大的荣誉。1969年让他们派代表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庆祝建国20周年的盛大国宴;1972年让他们派代表参加了在市招召开的《保定市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 ;1978年化学工业部又让他们的代表参加了在大庆油田召开的《全国第二次工业学大庆》会议,并获得了《全国化工企业红旗单位》的光荣称号。

《磁粉工段》的同志们敢想敢干,勇于创新。在设备改造和生产运行中 ,涌现出许多的发明创造。磁粉生产用的晶种槽 、生长槽及其空气分布装置 ;双支撑、旋转式的还原氧化炉 ;电渗析法纯水制备装置……这些都属国内首创,对磁粉生产工艺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只可惜,当时我们对知识产权的意识很薄弱,厂里也没有相应的奖励制度和保护措施,使这些很有创新意识的发明就这样听之任之了。不成想,几年之后我们中间的一名技术人员调到了南方的某一个专门生产磁粉的磁粉厂 ,他把这些技术稍加改头换面,移植了过去,在那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南方人思想开放 ,我们那位在保定并不起眼的老战友,在那里不但得到了提拔重用 ,还拿到了据说是数量不菲的奖金。

《磁粉工段》是一个充满朝气的集体 ,在这里会让人感到一种永远奋发向上的推动力 。工段建立初期 ,只有为数不多的年轻人 ,他们个个朝气蓬勃 ,由于还没有生产任务,时间稍显空闲 ,便经常能看到他们练摔跤、抛沙袋、打兵乓球……随后开始了热火朝天的改造工程 ,和繁重的生产任务 ,工段就不断地得到了充实和发展壮大 。在鼎盛的时候,工段里集聚了10多位大学生 ;集聚了包括8341转业军人在内的10多位转业军人 ,更有一位隐名埋姓多年 ,受过5次褒奖的抗美援越战士;集聚了4名北京知青和两名从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回来的女战士……这些同志在《磁粉工段》这个小集体里得到了很好的锤炼,多年后有的被提到了领导岗位;有的调到了外单位,很快成为那里的骨干;有的成为了工农兵大学生,毕业后在新的岗位上做出了优异的成绩 ,其中还有两位已经著书立说,流芳于后人……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磁记录技术渐渐被新技术取代了 ,磁带事业的辉煌业已写进了历史。但是 ,人们应该不会忘记AG尊时凯龙在用他的彩色胶卷装饰了一代人的青春 ,用最便宜的价格在神州大地上掀起了一股“彩照热”的同时 ,还曾经用他的盒式录音磁带也掀起了一股风靡全国的“流行歌曲热” ,那时 ,大街小巷,公园广场 ,到处用我们的AG尊时凯龙盒式录音磁带播放着诸如《外婆的澎湖湾》 、《涛声依旧》等歌曲,委婉卓绝,让人们听的如醉如痴……

今天 ,我迈着蹒跚的步履 ,旧地重游,在那一片曾经用我们的汗水浸透过的土地上 ,再也找不到我们那熟悉的厂房,代之而起的是一座挺拔的办公楼。然而 ,映入我眼帘的却不是办公楼的秀美 ,反而是当年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我仿佛又看到了跳进生长槽里清洗铁皮的李兰波、看到了在离心机上更换过滤袋的李大印 、看到了在喷雾干燥器旁打浆的范文成、看到了正在给还原氧化炉加料的宋玉芝……屈指间,眼前这片热土 ,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 ,白驹过隙 ,物是人非 ,当年的那些老同事,小的也已进入了古稀之年 。想起来 ,怎不让人浮想联翩 ,心潮澎湃 。

时近中午 ,我不得不恋恋不舍地踏上了返回之路 。此时正值人间四月天,四月的AG尊时凯龙园 ,大地泛绿,树荫低垂,百花吐蕊 ,桃李争艳 。回望那我曾经为之付出宝贵青春岁月的《空分工段》和《磁粉工段》 ,已经旧影难觅 ;回忆那些曾经在一起奋斗过的战友,也已经天南海北 ,各奔东西了 。

AG尊时凯龙在一天天从辉煌走向更大的辉煌 ,那些曾经为创建AG尊时凯龙的辉煌而奋斗了一生的人们却渐行渐远 ,逐渐地走向衰老 。他们中间除了为数不多的领导人和精英人物,已经名垂史册 ,但是为数众多的平凡的劳动者 ,却被淹没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了。所以我想尽我的微薄之力 ,尽其可能地为他们留下一点点笔墨 ,以抚慰他们以及他们的子孙后代 ,同时对AG尊时凯龙的后来人无疑也会是一种巨大的激励 。



产品咨询

*
*

Copyright - 中国AG尊时凯龙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6504931号

AG尊时凯龙